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深圳龙华“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启幕
2025-04-22 16:30:1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朱桦 责编:王悦阳

  鹏城四月,书香漫卷。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0日下午,龙华区“书式生活·阅见未来”主题活动在深圳书城龙华城启幕。活动由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得到APP、深圳书城龙华城实业有限公司协办,通过“场景创新+数字赋能+空间拓展+思想碰撞”四大维度,策划推出64项130场全民阅读活动,打造覆盖全域的沉浸式阅读体验。现场重磅发布深圳北站“城市书房之旅行书箱”创新项目、得到读书会深圳龙华系列活动,以文化创新实践助力深圳擦亮“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名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echatIMG102

活动现场

  场景创新,阶梯上的阅读人生

  从一楼至二楼的台阶化身为“书式生活时空长廊”,通过经典文本与建筑空间的跨界对话,构建起可感知的立体阅读场域。拾级而上,经典文字如时光胶片般渐次显影:首阶以《小王子》“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的治愈童话开启童年阅读启蒙;中层铺陈《平凡的世界》“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的奋斗篇章,映照青年成长轨迹;高阶镌刻《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智慧箴言,沉淀暮年生命哲思。每个驻足点都构成与经典文本的深度对话,三重人生阶段的金句连缀,让物理空间的攀登转化为精神世界的漫游。

  空间拓展,高铁枢纽首现“旅行书箱”

  现场通过视频首度揭晓深圳北站“城市书房之旅行书箱”创意阅读阵地,将阅读场景融入城市交通枢纽,为旅客打造了一场“触手可及”的文学邂逅。位于候车厅核心区域的两个极简主义书箱,以行李箱为设计灵感,巧妙融合智能书柜功能,形成兼具美学与实用性的文化景观。旅客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借阅精选图书,候车间隙随时开启沉浸式阅读。这场发生在候车厅的文化邂逅,将悄然改变着千万旅客的出行体验。当翻动的书页声与列车播报声交织,匆忙的旅途就此升华为滋养心灵的文学远征,见证着深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独特魅力。

  数字赋能,头部知识平台激活湾区知识生态

  活动现场,首批得到读书会城市合伙人广东省合伙人范红利发布了得到读书会深圳龙华系列活动,标志着得到这一国内头部知识服务平台正式扎根龙华。分会全年将联动龙华区107座城市书房开展“点灯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共读、名家讲座等形式,推动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深度融合。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视频寄语中表示:“龙华给所有热爱读书的人一个特别友好的空间,107座城市书房不仅是建筑,更是深圳献给读者的107座精神驿站,希望得到读书会能为书香龙华和爱‘阅’之城的深圳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WechatIMG103

活动现场 

  思想碰撞,大咖论道阅读如何塑造城市精神

  得到APP知名讲师陈章鱼、哈希、甲木、秦阳围绕“阅读如何塑造城市精神”展开深度对话,探讨龙华“十分钟阅读圈”的文化价值与未来方向,为市民提供多元视角的思考启发。

  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城市文明的基石。当龙华的书香基因遇见得到的数字赋能,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明的生长。龙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立敏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们珍惜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培养高尚的情操,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素养、丰富人生。希望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全民阅读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让阅读之花在龙华每一个角落绽放。”

  近年来,龙华区深耕书香沃土,打造“十分钟阅读圈”,百余家城市书房星罗棋布,点缀于寻常巷陌之间,编织出一幅“转角遇书”的美丽画卷。去年,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深圳站在龙华举办,近十万名参赛选手掀起全城吟咏热潮。“龙华区诗词大会”“对话大家”“文化点灯”学堂等活动如繁星闪烁,让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中找到了精神归属和心灵慰藉。据统计,2024年世界读书日、深圳读书月期间,龙华区开展系列公共阅读活动近600场,打造不落幕的书香盛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龙华区全省唯一入选2024丝路文化建设案例。今日之龙华,既有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又散发着书香浸润的独特气质,正以“爱阅之城”的姿态绽放着前所未有的光彩。(文 李晓越 图 龙华区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