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广东品牌借力微短剧深度链接全球消费者 “文化+商业”出海成新趋势
2025-08-25 15:01:51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王悦阳 责编:王悦阳

  来自中国制造一线的生动视频内容,正悄然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走红。

  一条播放量超2100万的视频里,被机床“捏”出刀片雏形的不锈钢长条,正被快速切割为一个个独立刀片。视频只有8秒钟,最高赞的留言来自于一位头像是阿拉伯语的用户,“I need this machine”(我需要这台机器)。

  生产弹簧的机器在有条不紊地规律运作,钢丝被360度包围的8个机械手臂拉伸、扭转、弯曲、打圈、切割……另外一条视频播放量已超3800万次。评论区里有人急切询问价格,也有人惊叹于机器运作时精准流畅的表现。

  文化出海和商业出海的结合

  “广东制造的很多产品质量绝对没问题,以前都是给国际品牌做代工的,但是现在它们想做自己的品牌,很多海外消费者就不认识了。”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执行主任、CEO程啸天向南方日报记者坦言当前制造业出海的“痛点”。

  近日,广东召开网络视听产业政策包推进落实座谈会,打造内容出海“第一站”,实现“文化+商业”出海,是广东全力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广东跨境电商产业基础雄厚,除了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条完整的优势外,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活跃,广州集聚SHEIN、TEMU、TIKTOK、唯品会等头部平台,2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圳拥有超8万家跨境电商卖家,占全国50%;物流网络发达,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每小时处理国际包裹超12万个;政策优势显著,拥有多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政府通过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海外仓建设、品牌培育及数字化升级,并积极构建人才培训、物流金融等全链条生态服务体系。

  在此背景下,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于2023年成立,包含生态创新中心、卖家服务中心、超级供应链中心,希望能够一站式解决跨境电商行业的重难点问题。

  微短剧是未来主要“支点”

  “在前几年,社交平台上最火的形态是短视频,近几年则升级成了微短剧。”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支持保障部负责人张俊说,微短剧等传播形态能够很好地培养用户黏性,会成为未来出海的主要支点。

  在张俊看来,想要在当今市场取得成功,已经不能再单纯地“卖商品”,而是要贩卖“情绪价值”,也即消费者内心对商品的认可,而这是网络视听产品可以做到的。“如果用户喜欢上一部短剧,很有可能就会去了解主角身上的配饰是什么牌子。”这样,品牌和潜在消费者之间就建立了深度的链接。

  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制作优质的微短剧,可以摒弃生硬的广告插入,将产品无缝嵌入到有情感、有文化内涵的故事线中。“例如,一款汉服不是在叫卖,而是出现在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美故事里,文化体验本身就成为了消费动机。”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已有成功运营的案例。例如,粤产美妆品牌Dr.Leo拓展东南亚市场时,“三中心”协助梳理了品牌“成分安全、性价比高”的核心卖点,安排当地美妆达人制作“新品试用+成分测评”原创短视频,既规避了文化差异风险,又通过达人专业背书建立用户信任,一个月内实现GMV163.9万元。

  将进一步规范文化出海内容

  “我们希望形成‘以剧带货、以货养剧’的闭环。”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方面称,制造业产品与视听内容是双向赋能的关系。例如,多米互娱是“三中心”的重要生态合作企业,通过多米鱼SaaS平台的引入,该企业整合20万+签约海外网红、100万+红人分销联盟资源,快速为广东品牌匹配本土化视听内容资源。

  不过,在“文化+商业”出海过程中,也遇到了挑战。例如,跨境视听内容合规标准不统一,不同海外市场的政策要求、文化禁忌差异大,重复投入人力审核内容多,增加了运营成本;另外,海外传播资源分散,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达人资源、渠道资源不足,制约了出海市场拓展能力。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跨境视听内容合规共享库’,搭建‘海外资源对接平台’,并建立跨境电商产业研究院。”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吴学践表示,期待能够在各方支持下,共同推动广东网络视听与电商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广东品牌”通过网络视听的桥梁走向全球。(南方日报记者 周妤洁 姚翀 叶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