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省属建筑龙头企业,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建工控股”)历经72年改革发展,已成长为集投资、建设、运营、科技于一体的新型城乡建设综合服务商。近年来,公司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目标,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彰显国企担当。

广东建工控股总部大楼
服务大局:勇担重大项目建设主力军
广东建工控股始终牢记国企使命,深度参与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公司承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工程最高奖项。
在民生领域,公司扎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垦造水田、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以惠民工程撬动民生福祉;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和大力支持对接乡村振兴任务,以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契机,构建产业共兴、设施共建、成果共享的协调发展格局,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台风等自然灾害,公司所属三支省级三防机动抢险队积极参与了茂名、云浮、珠海、湛江、肇庆、惠州、东莞等地防风防汛、应急抢险、道路清理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主装置区、辅助设备区)工程
改革突破:构建“大建筑业”生态体系
广东建工控股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2022年实现主业整体上市后,2025年8月12日,旗下广东建科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形成广东建工(002060)+广东建科(301632)双上市平台协同发展新格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8月12日,广东建科登陆A股上市
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公司构建了“投融建管营+科技”一体化能力,业务涵盖建筑业及关联产业、清洁能源、医疗养老三大领域,拥有建筑工程等四类五项总承包特级资质,形成贯穿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公司积极推动从“建筑土壤”向“产业雨林”转型,实现从“建筑土壤”向“产业雨林”的蜕变。
目前,广东建工控股聚焦建筑业及建筑关联产业、清洁能源投资建设运营和医疗与养老健康产业(培育)三大主业,拥有建筑工程、市政公用、水利水电、公路工程四类五项总承包特级资质,围绕“大建筑业”产业定位,打造“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服务能力,形成横向跨越建筑业投资建设施工和科研技术服务国储林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及相关,风力、太阳能、水力等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综合医院、医药医疗器材经营、养护服务及护理服务等,纵向贯穿原材料供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检验检测和运维等项目全价值链的产业发展格局。

粤水电巴楚光伏发电项目
科技创新:智能建造引领行业变革
公司在地铁盾构、顶管技术、地下空间、水工筑造等优势技术领域,不断深耕拓展,成功研发了光伏组件智能清洁机器人、全地形隧道检测机器人、智能哨兵巡检机器人等科技新产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科创动能。

智慧巡检哨兵机器人
广东水电二局围绕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总结提炼形成现代引调水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巩固水利行业“链主”地位。华隧建设依托地铁项目进行联络通道机械法施工、拼装式钢管UHPC、变径盾构、装配式地铁车站、无粘结预应力连续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持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公司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技联盟、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行业平台。通过举办建筑科学技术交流大会、建筑机器人大赛等活动,推动行业协同创新。
以“燎原计划”为抓手,公司构建政企协同新体系,下沉市县赋能区域发展。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通过产业带动、投资拉动等方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党建引领:筑牢企业发展根基
公司坚持深化“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实落地;开展“一企一品”创建活动,建设党建与业务融合示范点;以“五好”标准打造星级班组,保障重点工程“好快省廉”建设。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公司建立“1+3+N”企业年金体系,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围绕138项重点工程开展劳动竞赛,激发职工创新活力。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优化薪酬福利,提升员工获得感。

党员突击队参加环北广东工程2024年防洪度汛应急演练
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环北广东工程防洪度汛应急演练中,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展现责任担当。
展望未来,广东建工控股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锋,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阔步前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 那月 图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