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与康养胜地,从化区积极探索文旅康养赋能“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简称“环两山引领区”)建设的实践路径。围绕打造“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的建设目标,从化深耕生态禀赋,激活产业潜能,通过“康养+”“旅游+”“体育+”“文化+”的多元融合路径,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引领区建设注入文旅康养新动能。
康养+多元融合:构筑全链条品质服务体系
凭借优质的温泉与森林资源,从化连续4年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区),更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全市唯一的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11家省职工疗休养基地、5家森林康养基地(含试点)星罗棋布,构筑起坚实的康养服务矩阵。

碧波虹影
从化区中医医院与南平静修小镇、岭南东方温泉酒店携手打造的“医康养”项目落地见效,从化区中医院温泉中医诊所、南平静修小镇中医诊所正式启用,南平静修小镇创新推出“医康养·睡无忧”项目,省中医院与广东温泉宾馆联手打造中医特色疗法与温泉结合的服务新场景,“中医药+温泉+康养模式”正在加速探索,为游客带来精准化康养体验。至今,从化区中医院温泉中医诊所、南平静修小镇中医诊所累计下沉刘万杰、张瑞芳等专家坐诊39次,提供各类中医药服务约2800人次。
从化区积极申报银发经济产业园,顺利举办以“乐活羊城”为主题的从化区银发集市系列活动,广州市首个线上银发经济电商平台“银龄康养e坊”小程序上线运营,从化首个全龄段康养社区成功发布并投入运营,成功打造出融合适老体验、康养服务、趣味互动于一体的银发生活新场景。
凭借“生态基底+产业融合”的双重优势,从化区林果、林蜂、林菌等多元示范基地蓬勃发展,“谭氏蜂蜜”“玫瑰柑”“广府金汤”等优质产品走出山林,国医小镇更以1028米中医药历史浮雕长廊、千种草药汇聚的百草园,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康养体验的标杆之地。

绚烂的引导线
旅游+品牌升级:擦亮生态文旅金字招牌
品牌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化以系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印证着文旅发展的硬实力。连续入选2024年、2025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的同时,一批特色品牌矩阵加速形成:天人山水旅游区晋级国家4A级景区,流溪烟渚跻身2025“羊城八景”,温泉镇、温泉村分获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特色村称号。
13家民宿入选广州市红棉星级民宿,其中4家红棉五星民宿占全市总量的40%,畿云瑶、云岭月涧等高端民宿声名鹊起。目前,禧和驿站民宿正冲刺国家乙级旅游民宿,9家民宿、6家乡村酒店申报省金品级、银品级评定,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则全力推进省级复评,向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迈进。
从化区荔枝文化体验、黄皮文化节、花海音乐节等活动让“月月有节,季季有赛”的IP深入人心,结合大型赛事、绿色康养等资源,推出了亲子趣玩线、双荔温泉线、疗休养线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深度体验。全国首个骑行友好巴士串联最美旅游公路,推出4条官方骑行线路解锁山水与运动之美,有效激活区域消费潜力,让从化文旅的吸引力持续攀升。

奔涌的起点
体育+赛事驱动:激活全域消费新潜能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从化将体育赛事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不断擦亮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城市名片。国际摩联MiniGP中国站总决赛、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中国卡丁车耐力锦标赛、全国登山健身大会、全国露营大会、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集结赛、从化龙舟邀请赛、广东从化一百越野赛、马文化宣传嘉年华、百狮大巡游、岭南狮王争霸赛等国家乃至国际级赛事相继举办,2025从化龙舟邀请赛更吸引60支劲旅参赛,其中俄罗斯、加拿大选手的加入让赛事跻身国际舞台。
“体育+”的融合效应在赛事中充分显现。龙舟邀请赛将荔枝文化、非遗技艺与水上运动深度结合,荔枝主题市集、非遗点茶互动与烟花秀构建起“观赛+品荔+赏艺”的立体体验。“千骑游万亩 哈啰绿美行”骑行活动、“荔”BA篮球联赛等群众赛事蓬勃开展,让体育健身与休闲康养融入日常。2025年从化区举办了120余项群体赛事活动,带动文旅消费参与人数约226万人次,带来住宿、餐饮、康养、娱乐等消费达45亿元,助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赛事引领下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全区建成各类露营基地100多家,北纬23度8森林营地、生态设计小镇“奔乐·HIPCAMP营地”分别获评全国5C级、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定向越野、溯溪等业态不断丰富,“体育+”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文化+创意赋能:厚植产业发展底蕴
文化是文旅康养的灵魂,从化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区域特色。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高端平台影响力持续扩大,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熠熠生辉,从化区已连续十年蝉联广东省县级旅游综合竞争力榜首。

林间碧池
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动能强劲。湾区国际数智视听服务谷建设扎实推进,“文旅体一证通”影视产业园吸引14家企业进驻,多部院线电影、微短剧在此取景拍摄。16个影视研究机构落户华农珠江学院,为“数智视听+文商旅农体”新引擎注入智力支撑。罗洞百匠园非遗工坊入选省十大优秀非遗工坊,月均接待1.6万人次,区图书馆斩获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文化惠民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从温泉康养到森林探秘,从赛事狂欢到文化寻根,从化正以多元融合的生动实践,让“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引领区建设的文旅答卷愈发厚重。未来,这片绿水青山的沃土上,将持续生长出更多业态融合的新场景、新机遇,为高质量发展写下更精彩的篇章。(文/图 黄颖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