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消息(记者 陈惠婷):记者8日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采访,该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江山平教授介绍了磷酸氯奎实施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背后的故事。
江山平首先提到,2003年非典后由于国内科研条件跟不上,没有从事SARS病毒的相关研究,但是,2004年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显示,磷酸氯奎可以抑制SARS冠状病毒。05年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有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山平与中科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徐涛院士等人提出探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并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案。1月27日方案制定后,江山平教授联合定点收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开展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江山平回忆,中山五院当时的病例数已经有30多例,在临床研究中1月30日入组了10个病历。这10个病例服用磷酸氯奎治疗三天后,就有3个病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当时病人每天两次服用磷酸氯奎300毫克。
在初步证明有效以后,他们进行剂量调整,降为500毫克每天一次。但是没有一例病人转阴。原来转阴的三例里面有1例还重新变成了阳性。于是又恢复原来的剂量,三天再有7个病例转阴。
江山平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山五院10个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平均转阴时间6.1天,他们推荐临床治疗新冠肺炎可用磷酸氯奎。
2月7日,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健委联合组织,由钟南山院士主持,广东省十余家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院相关专家参与,共同制定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中心协作方案和形成了专家共识。广东十余家定点收治医院按协作方案和专家共识,开展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用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单鸿院长作为项目总负责人。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磷酸氯喹。他介绍,在北京、广东、湖南启动了磷酸氯奎的临床试验,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磷酸氯喹被纳入抗病毒治疗药物。
2月24日,江山平教授向国家卫健委汇报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实验结果,为改善临床救治效果提出调整方案。2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发布《关于调整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进一步科学指导磷酸氯喹的用药使用。
3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磷酸氯喹已经成为临床救治用药,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的760名患者中有285人次使用磷酸氯喹作为治疗药物,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3月7日公布,截至3月4日,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0例,其中轻型9例,普通型107例,重型4例。目前服用药物后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患者110例,病例中,轻型100%转阴,普通型90.65%转阴,重症100%转阴。平均用药后4.4天转阴。接受磷酸氯喹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目前已出院81例。用药过程中,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3月8日,在向媒体介绍情况时,江山平表示,“与接受其他药物治疗的病人相比,磷酸氯喹治疗患者的转阴时间是最短的。目前全国使用磷酸氯喹的没有一例严重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是常见的。”
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在接受国际在线广东频道记者提问时表示,磷酸氯奎原来是抗疟疾药物,在治疗新冠肺炎时通过一种新的抗感染机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磷酸氯奎作为抗病毒药物已在中国推广使用。“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向全世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