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验6”科考船起航赴东印度洋 开展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9月10日,“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 南方日报记者 许舒智 张梓望 摄
9月10日早上8时,“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赴东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该航次搭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山大学等13家单位科研团队的28项科研项目,计划海上作业80天,预计航程逾1.2万海里。
据该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卫强介绍,印度洋对于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和能量交换等皆起到重要作用,尤其通过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对我国华南和长江流域有重要影响。
整个航次计划开展东印度洋海域相关科学研究,将解决“热带东印度洋的动力过程、物质循环与生物地理之间的耦合联系”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实现重大科学问题区的多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研究,深入探究热带东印度洋海岭区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动力过程、物质输运及其区域气候效应。
该航次基于多学科联合观测,有望获得大量基础数据,研究成果将揭示东印度洋动力过程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和沉积过程的机制,阐明营养物质来源;同时,理清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阐释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揭示生物群落对物理过程的响应和指示作用以及认识古气候变化。
从2014年开始,南海海洋所在该观测区布置水体环境观测潜标,迄今为止已连续稳定运行8年,成功获得了上层海洋环流动力学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近海底海流的基本运动特征。该航次将在重点观测区布放观测系统,针对该地形进行局部地形演化中的流系观测及其与海底沉积和地质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系统和深入观测。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多年来,南海海洋所围绕‘海丝路海洋灾害与保障’的国家需求积极布局,连续多年在东印度洋开展考察,支撑建设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林强表示,希望通过科考航次,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科研合作交流。
作为“海上的移动实验室”,“实验6”科考船配置了现代化船载实验室以及样品冷藏和冷冻室,总面积超过330平方米,能现场进行多学科样品处理与分析,并通过卫星通信实现与陆基实验室同步数据传输。(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