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2亿人共情共进,产城人共生共荣
2024-08-19 16:35:14 来源:南方日报编辑:李藤 责编:张琳瑞

  原标题:《东莞东》赴北京巡演,奋斗故事引人共鸣 2亿人共情共进,产城人共生共荣

  如果是46年前,在北京说起东莞,可能没有多少人知晓。

  而今不同了。一部音乐剧《东莞东》,把东莞故事讲到北京。

2亿人共情共进,产城人共生共荣_fororder_11

《东莞东》演出现场

  8月15日-16日,音乐剧《东莞东》北京巡演,在祖国首都讲述一座城、2亿人的拼搏历程,引起无数人共鸣。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这是《东莞东》2024年全国巡演的第三站。此前,《东莞东》先后在东莞、广州巡演,在粤港澳大湾区两座重要城市引起了对东莞城市精神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拾起时光的碎片,拼出一座城市成长的模样。

  细数岁月的年轮,窥见2亿人的青春和热爱。

  从默默无闻的南粤小城,到闻名遐迩的“双万”城市,这部剧不仅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2亿人的青春、一座城的蝶变、一个梦的延续,更展现了东莞向祖国、向人民、向时代交出的奋斗答卷。

  产业之兴

  2亿人接续奋斗书写制造传奇

  音乐剧《东莞东》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感,在经济领域微观层面上的作用和价值,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情感的共情共鸣共进,应是推动“人—产—城—文”工业文明演进的关键要素。

  东莞工业崛起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奋斗”。

  东莞是奋斗之城,也是圆梦热土。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这座城市里,有的人从保安做起,一步步熟悉技术和市场,化身企业掌舵人;有的人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熬过无数次失败,终于将品牌做到全球顶尖;还有人带着在东莞学到的经验技术,返回家乡,引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珠江口风云激荡,上演着一幕又一幕“草根英雄传”“凤凰涅槃传”。

  个体的奋斗,可以改变家庭生活;2亿人的群体奋斗,则足以塑造一座城市的品格。

  在东莞,奋斗精神代代相传。东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贸易纠纷、新冠疫情等冲击,一路跌跌撞撞,但面对每一次狭路相逢,东莞从未迷失方向。

  如今,东莞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33.4岁,是全国最年轻城市之一。这些年轻人接续奋斗,让东莞以只占全国0.0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0.9%的生产总值。年轻人能吃苦、有拼劲,续写着精神上的《东莞东》。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对此深有同感。他说:“在东莞能感受到一种‘渴望’。东莞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很积极地寻找未来的可能性,这体现出东莞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再造的基因。不仅在物质层面,人文基因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东莞,我们还看见城市对奋斗者的尊重和礼遇。多年来,东莞用真诚换人心。把“外来工”改称“新莞人”,创新外来工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动“两个文明”共享,设立“企业家日”“工程师日”……让千万人口和城市共生共荣。

2亿人共情共进,产城人共生共荣

北京观众在现场互动留影

  除了“奋斗”,东莞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改革”。

  46年来,东莞为全国贡献了超过100个全国首创改革实践,被誉为“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平心而论,全国有那么多省会、经济特区,东莞“啥也不是”,改革开放的头啖汤,哪里轮得到东莞?这就不得不提及2亿“东莞人”中的几张面孔:

  他们是村干部,日夜驻守在客运口岸,第一时间将考察投资的港商“抢”到东莞;她们是女工,熬夜加班做出符合港商要求的产品,让全国首个“三来一补”企业落地东莞;他们是村民,勒紧裤腰带集资建桥,让“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传遍全国……

  东莞能有今天,是抢来的、拼来的,是2亿人的青春换来的。

  此次《东莞东》北京巡演,也传递出东莞掀起改革开放新浪潮的坚定信心。

  如今,在东莞各个领域,改革如春风化雨、热烈激荡:科技体制改革,赋予科学家“用打酱油的钱买醋”的自由,得到中国高温超导奠基人赵忠贤院士的点赞;招商营商改革,让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产业龙头在东莞聚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层管理改革,释放乡村振兴的活力,诞生了东莞首个百亿元村。

  曾经在东莞工作过、奋斗过的人回到这里,无不感叹:东莞这些年的变化真大!

  奋斗永远不止息,改革永远在路上,东莞仍将“每天绽放新精彩”。

  城市之荣

  46年共生共荣缔造城市温度

  《东莞东》中展现的“三来一补”模式,为东莞带来的不仅是飞速发展的经济,还为这座传统农业县拉开了城市化进程的序幕。

  在中国现代史的滚滚洪流中,这是个羽化成蝶的故事。这个故事既属于东莞,也属于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生动的缩影。

  1978年,东莞的经济开始腾飞,受限于县的建制,东莞兴建大工业园区、拓展城市规划建设和资源整合都遇到困难,原有的城镇化规模很难再适应东莞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升级势在必行。

  1988年,东莞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千年县级建制历史结束,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东莞的快速城市化也插上了翅膀。

  迅猛的工业化,带来了农民的“洗脚上田”和加速聚集的庞大打工人群,也带来了社保、户籍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这成为东莞城市化需要改革突破的一道道关卡。

  1992年以来,东莞在全国率先实施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率先推行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小微执法”模式探索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对于一个外来人口占绝大部分的新兴城市来说,东莞社保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东莞还在广东率先出台非户籍人口积分入户和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办法,前者被誉为突破“外来工当地入户瓶颈”的重要举措,而后者则先行先试让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2022年,东莞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2024年,东莞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立法范畴。东莞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76%,为了这些人在工作之外,有更好的生活,东莞推动实施“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尊重每一个奋斗者,感谢每个人的付出,这是“友善东莞”的城市底色。

  今年6月,东莞推动户籍改革,大幅降低了现行稳定居住就业入户条件中居住证和社保的年限要求,让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得到东莞户籍身份,能够更好地融入东莞,从而更有归属感。

  可以说,四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的“2亿分之一”见证着东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人们梦想成真、绽放新精彩创造更好环境。不断变美的城市环境与持续推出的惠民政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更是在莞奋斗的每一个人所期盼的。

  在《东莞东》剧中的结尾处,王雪英再次出发,参加在松山湖举办的创业大赛,并准备将手袋厂的旧址变成文化创意空间,这反映了东莞干事创业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因为东莞有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东莞的城市品质和内涵也在不断提升。

  2017年,东莞启动了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计划工作,以中心城区强化、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十大领域为重点,聚焦“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重点区域,投入近千亿推动了一批精品工程。之后,全市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上继续着力推进各项工作,2019年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高规格成立……

  如今的东莞已经多年蝉联“新一线城市”,当那些为这座城市建设奋斗过的“2亿分之一”回到故地,站在中心城区,看着林立的高楼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都市和自然的和谐交融,定能直观地感受到东莞社会的进步,感受到这座城市蝶变的力量。

  这种蝶变并非一蹴而就——城市发展“翅膀”的每一次震动,都凝聚着建设者们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名字就叫“归属感”。

  人文之盛

  新时代弦歌不辍发掘制造美学

  《东莞东》到达北京,不仅是一次原创精品剧目的跨城演绎,更是一次东莞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

  《东莞东》是继《外来妹》后又一部以东莞为背景的改革开放主题文艺作品。作为2023年度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东》充满“莞味”文化元素,让生活在东莞的人被剧情逗笑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共鸣。

2亿人共情共进,产城人共生共荣_fororder_13

《东莞东》演出现场

  该剧改编自东莞剧作家秦川的同名原创故事,主要角色的背景、性格、经历来源于现实人物,剧中金虎手袋厂原型为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

  《东莞东》并不是第一部东莞原创音乐剧,它的诞生离不开东莞对音乐剧土壤的长期培育。2007年,东莞率先提出打造“音乐剧之都”。同年,玉兰大剧院举办首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这也是国内首个音乐剧节。在首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上举办的中国音乐剧发展高峰论坛之“《蝶》·中国音乐剧·东莞城市文化”研讨会,是中国首次举办音乐剧高峰论坛,原创音乐剧《蝶》至今仍是经典。

  多年来,仅东莞玉兰大剧院便推出了22部原创剧目,“为了讲好东莞故事。用音乐剧表演的方式表现本土文化,让市民感受丰富的文化底蕴,宣传城市形象,为东莞留下优质的文化财产。”玉兰大剧院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新浩曾提到为何坚持原创的问题。

  实际上,音乐剧只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一个侧面。2022年开始,东莞主动谋划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建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潮流文化、体育文化、莞邑文化、生态文化“七大文化”,创新打造“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城市IP,以文化强市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以《东莞东》北京站巡演为契机,东莞继续举办“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活动,并特别策划了《寻找“2亿分之一”——从东莞东到北京西》九城联动系列报道,从东莞东站出发一路向北直至北京西站,沿着京九线沿线的重要站点城市,探访那些曾在东莞留下足迹的奋斗者。

  当列车到达赣州,一份属于所有与东莞有关联的每一个人的共同美食记忆被唤醒。江西鑫金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秀青曾在东莞打拼过,“烧鹅濑粉”是她在东莞生活的深深印记。

  今年,针对“烧鹅”这个美食IP,东莞做出了新花样——开通烧鹅文旅专线、打造“吃烧鹅·进莞来”暨东莞餐饮八八节……烧鹅,不仅是地道美食,更是文化名片。“找机会一定回去体验。”江秀青提到。

  东莞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它是年轻活力的青春之城,也是草根逆袭的奋斗之城,沿着来时的路一路追寻,全国篮球城市、中国潮玩之都、近代史开篇地、博物馆之城、花园城市、音乐剧之都、书香东莞等城市的文化名片熠熠生辉。文化强市建设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一部剧何以为一座城代言?经久不衰的奋斗故事、招才引智的坚定决心、推陈出新的文化传播或许是《东莞东》的答案。

  各界热议《东莞东》:

  记录时代精神

  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在巡演现场,《东莞东》所表达的奋斗故事和时代精神,引起各界热议。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精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象群看完后表示,《东莞东》舞台很美,视觉冲击力很强,将观众慢慢地带入到故事中去。“我也是那个时代的人,看到里面人物经历的酸甜苦辣,我也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创业的艰难,但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我们不站起来,就会被淹没,如果我们能站起来,那人生就很开阔,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就像看到火车必定到站。”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表示,这部剧非常灵动,将东莞改革开放的故事编织成了云锦,顺着《东莞东》音乐剧的纹路感受到了质感。“音乐洗了耳朵,故事洗涤我们的心灵。”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丹阳表示,《东莞东》音乐剧从历史背景、演员的舞台表演都是全方位的,通过描写打工妹为了实现人生梦想,去东莞这个陌生地方改变命运的故事,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永不言弃的精神,看到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现场演唱清新接地气,表演很真实,场景令人感动。

  “非常惊艳,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中质量上乘的作品,从细节之处展现了东莞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历程,看了后让我非常想知道现在东莞是什么样子。”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张小群表示,故事以小人物作为切入点,很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奋斗者,和当下在城市的打工人能产生很强的共情。

  《东莞东》北京巡演消息传出后,很多在京莞企积极报名,很快把票抢完了。“《东莞东》音乐剧以改革开放大潮中来东莞的年轻人奋斗追梦的故事为蓝本,坦率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也见证了东莞的变迁。”北京东莞企业商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汪晓平表示,《东莞东》让自己回忆起在东莞的青春岁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该剧通过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东莞的发展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提升了东莞的影响力。

  《东莞东》发出邀请信:

  “是人才,进莞来”

  “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北京站活动举行,东莞市领导与“2亿分之一”的代表亲切会谈,传递出城市对人才的尊重和友善。

2亿人共情共进,产城人共生共荣_fororder_14

《东莞东》在北京引起广泛关注

  “今天被邀请参加‘寻找2亿分之一’活动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东莞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曾经在东莞工作过的人。”受邀代表屈化民曾担任散裂中子源总工程师,一直到装置验收达到国家要求后,才回到北京。如今,在北京的他仍然非常关心中国散裂中子源,只要中国散裂中子源有需求,他都会赶回东莞开展工作。

  面向未来,《东莞东》发出了“是人才,进莞来”的邀请。

  近年来,东莞拿出真心实意与真金白银,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在东莞,人才引进有补贴,素质提升有补贴,实习见习有补贴;“玉兰卡”“莞香卡”为人才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24项尊享服务;每年高规格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入户新政大幅度放宽入户条件……东莞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吹响“是人才,进莞来”口号,全力推进“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和“技能人才之都”2.0版本,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大湾区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清华大学博士唐蒙曾在中山大学读书,在看完《东莞东》后说:“感受到东莞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很多清华学子都对东莞特别向往,想去东莞创新创业。”

  如今的东莞,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东莞东》就像一封邀请信,诚邀天下英才,续写发展传奇。(文 南方日报记者 吴擒虎 龚名扬 章倩倩 靳延明 图 龚名扬 邓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