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深圳龙华:推动“中医进社区”打造健康共建新模式
2025-07-14 14:11:3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王悦阳

  深圳市龙华区近年来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成功打造了“政府引导-机构支撑-居民自治”的健康协同治理新格局。龙华区的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疾病治疗”向“健康共建”的转型,也使传统中医在龙华现代社区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义诊活动:中医诊疗文化服务社区民生

深圳龙华区:推动“中医进社区”打造健康共建新模式

社区市民体验中医肩颈按摩

  深圳御经堂中医门诊部(以下简称“御经堂”)是龙华区的中医诊疗典型代表之一,也是龙华区“中医进社区”的先锋之一,2017年成立以来持续开展义诊服务。每周二,御经堂都会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居民通过挂号便可免费享受针灸、中医理疗、小儿推拿等项目。这些服务不仅为居民带来健康益处,也让他们更深入了解中医的治疗理念和文化魅力。

  御经堂负责人阮静媛介绍,御经堂长期致力于通过义诊和科普活动,将中医文化普及到社区。除了常规的医疗服务,御经堂还结合中医养生理念,组织中医文化讲座、养生功法体验等互动活动,深受市民喜爱。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不仅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医疗帮助,还能亲身体验中医文化的独特内涵。

  中医进社区:服务与社区健康治理深度融合

  龙华区的“中医进社区”项目突破了传统医院的时空限制,组织众多中医诊疗馆,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深度融入到社区治理中。御经堂在此过程中,就以“固定阵地+流动服务”的形式,将中医服务嵌入到社区健康治理网络。

  例如,在龙华区富康社区,御经堂每月开展“中医九种体质辨识”活动,结合舌诊、脉诊和问卷调查,为居民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这一服务模式不仅践行了中医的“治未病”理念,还帮助居民改善饮食和作息习惯,降低了慢性病的复发率,从而节省了大笔日常治疗费用。

  除了义诊和健康指导,御经堂还通过“节气养生工坊”和“八段锦晨练站”等活动,使中医非遗技艺与社区生活场景深度融合。通过技艺展示和实践体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中医文化的魅力,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激发居民参与:健康共建与服务自治

深圳龙华区:推动“中医进社区”打造健康共建新模式

中医讲师向市民宣讲中医诊疗文化

  龙华区的“中医进社区”项目不仅仅依赖于机构和政府的推动,居民的主动参与也是成功的关键。在御经堂的“龙头”带领下,龙华区的众多中医诊疗馆纷纷通过“健康积分制”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居民通过参与社区义诊、健康宣讲等活动,积累积分后可以兑换中医理疗服务或养生产品。这种“服务换服务”的模式,让社区居民不仅是健康服务的接受者,更成为了健康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数据显示,试点社区中,73%的居民主动成为健康志愿者,组建了涵盖慢性病管理、老年照护等领域的自治小组。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社区健康管理的效率,并促进了邻里间的互助合作。

  此外,御经堂还与社区网格员合作,建立“健康管家”队伍,培训了200多名社区工作者,掌握基础推拿技能。这种“专业赋能+行政嵌入”的模式使中医服务突破了医疗机构的边界,深入到社区的日常管理中,推动了居民自主健康管理的实现。

  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从家庭到社区的辐射传播

深圳龙华区:推动“中医进社区”打造健康共建新模式_fororder_中医1

御经堂工作人员和小朋友一同制作中药棒棒糖

  在推动中医文化进社区的过程中,龙华区注重中医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比如御经堂通过“中医护童计划”,让儿童在制作中药棒棒糖、绘制经络图谱等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2024年暑期,御经堂还举办了“小郎中体验营”,200组家庭参与其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中医的基本诊断方法,家长们则接受了家庭护理培训。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医的兴趣,也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随着“中医进社区”项目的深入,龙华区不仅重新定义了中医文化的传播方式,还推动了社区健康治理的创新,逐步实现了从“疾病治疗”向“健康共建”的转型,成为社区健康治理的新范式。(文/图 李克 李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