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流溪河水库如同一颗翡翠镶嵌在广州市从化区的崇山峻岭之间。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大型水库和重要备用水源地,这座库容3.25亿立方米的水体不仅承担着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更以其持续优化的生态治理模式,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这片“最美水源地”背后的治理密码——从制度创新到精细管护,从安全保障到生态赋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为新时代河湖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广州经验”。
流溪河水库风景
河长制为纲:筑牢生态保护“防护网”
流溪河水库的清澈,源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自2017年实施河长制以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以《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为行动纲领,将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河长制不是挂名制,而是责任制、实干制。它为流溪河水库构筑了一道清晰的权责边界和坚实的制度‘防护网’。”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其成效体现在精准化的空间管控上:2021年,水库完成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的法定化勘界,1512个界桩、75块告示牌清晰标定“红线”,为后续管理奠定了物理和法律基础。2021年,流溪河水库完成了管理与保护范围的精准划定,为让“边界”更清晰,1512个界桩沿库岸挺立,75个标示(公告)牌醒目矗立,为库区水利工程管理筑牢了“物理防线”。
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无异味、无漂浮物、无障碍物”的“三无”目标并非口号,而是通过年均出动保洁船2910艘次、保洁人员22400人次、巡逻1210人次,清理垃圾约170吨的精细化作业实现的。这份持之以恒的投入与管理,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图景成为常态,也为水库在2024年7月荣膺广州市首批“美丽河湖”称号提供了坚实支撑。
安全为基:织密水上安全“防护网”
守护一库清水,既要护其“净”,更要保其“安”。“水质安全与人身安全、水上交通安全密不可分,必须双管齐下,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防控体系。”水库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补充道。
在实践中,流溪河水库形成了“专项整治+日常巡查”的常态化机制。在重大节日及特殊时段,管理中心联动从化区水安办、相关职能部门及广州内港海事处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巡查整治,严打非法载客、违规航行等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则化身“安全哨兵”,及时制止“三无”船舶、农用船违规活动,劝离野泳、滩涂露营野炊、违规垂钓等危险行为,并通过派发宣传单强化公众安全意识。2025年清明节期间,管理中心科学调度船舶运力,既保障了群众渡运进山祭扫的需求,又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体现了管理智慧与服务温度的统一。
生态为本:守护渔业资源“生命线”
水下的生态平衡,是流溪河水库“美”的根基。“水库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鱼类资源,就是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质自净能力,最终保障水源安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副部长陈伟坚阐释了保护工作的深层意义。
为此,管理中心与区农业农村局、林场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建立了紧密协作机制,对电鱼、毒鱼、炸鱼、非法网捕等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仅2025年上半年,就协助执法部门打捞非法捕鱼网具44张,总长近7.5公里。这种持续的打击与保护,为鱼类提供了安全的繁衍空间,确保了水下生态链的完整与活力,成为水库“美”的深层根基。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美景
文旅融合: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生态之美,最终要惠及民生。“我们依托优质的生态本底,不是简单开发,而是通过‘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打造沉浸式生态体验产品,让市民游客在亲近自然中感受生态保护的价值,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连海介绍道。流溪河水库周边景区以“绿水青山”为底色,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2024年底,流溪湖景区首届赛艇季暨环湖徒步嘉年华、五指山景区首届体育文化旅游节(含徒步、开山节)相继举办,将水上运动的激情与山林探秘的乐趣相结合。紧随其后,金秋的银杏观赏节与岁末的第二十三届流溪梅花节,则以季节性的自然盛景吸引大量游客,让“冬日限定”的流溪魅力成为网红打卡热点。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了流溪河的自然与文化魅力,更让“最美水源地”的生态名片在游客的亲身体验中越擦越亮。
游客在拍照打卡
从制度护航到精细管护,从安全守护到生态赋能,流溪河水库的治理实践,恰是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正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连海所言:“水源地保护没有终点。我们将持续深化系统治理,探索更智慧、更高效的管护模式,让这一库碧水永续润泽广州,也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水源地保护提供‘流溪河方案’。”
每一滴清泉、每一片绿意、每一张游客的笑脸,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唯有敬畏自然、系统施策、持之以恒,方能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让“最美水源地”的故事,在时代长河中持续流淌,焕发新生。(文 傅岩 孙一丹 图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