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原名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战略任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赋能产业创新,探索出一条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实践路径。本文以“新”为视角,从新机构、新人才、新技术、新应用四个维度,串联研究院的创新发展故事。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现代化园区 供图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
新机构:院地合作筑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研究院的成立源于2011年东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的共建协议,标志着院地合作模式的创新突破。作为中国科学院直属的院级云计算产业化基地,研究院从起步就立足国家战略,聚焦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其构成包括自动化研究院、遥感云服务研究中心等多个分中心,形成完整的创新链。园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为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这种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与四中全会强调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度契合,体现了从顶层设计到一线实践的转化。研究院院长季统凯表示:“四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到新高度,让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这种政策引领下的机构创新,为后续实践奠定了制度基础。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院长季统凯 供图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
新人才:聚集高端智力,夯实创新根基
为深入践行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院通过大力实施“聚集创新人才”战略,成功吸引并凝聚了以多位院士为代表的顶尖专家群体,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协同高效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团队核心由一批高级职称专家引领,并汇聚了相当规模的博硕士研究生作为创新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全院已建立起一支规模可观、富有活力的综合型人才队伍,累计汇聚的各类人才超过2000人,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而持久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新技术:自主创新突破,锻造核心竞争力
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在于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与系统化创新能力建设。研究院在承担100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20多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与知识产权布局,累计获得发明专利900项、软件著作权328项,发表论文300篇,并获得国家及省级各类荣誉50项,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贯标首批试点单位”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在核心系统研发方面,研究院成功开发出具备高度自主知识产权的G-Cloud云操作系统。该系统通过国家“EAL3+”安全认证,并荣获公安部认证与省级科技进步奖,体现了从基础软件到系统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这些成果不仅服务于国家战略,也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院聚焦大模型小型化与垂直场景应用,开发出AI边缘计算盒子等产品,支持多路视频流处理与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将技术落地于实体一线,有效支撑产业智能化升级。
新应用:AI赋能产业,凸显实践成效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始终坚持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垂直领域实现深度赋能,有效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
在智慧工地安全管理领域,研究院开发的AI边缘计算盒子实现了施工全过程智能化监管。该系统集成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人员无感考勤,并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未着装反光衣等违规行为,实时发出预警。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广州等地80多个建筑工地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在智能制造领域,研究院开发的AI异常检测系统基于无监督学习算法,能够精准识别产品表面裂纹、尺寸偏差、色差等20余类缺陷。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检测准确率超过90%,单条产线质检人员配置减少60%以上,有效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研究院通过AI大模型将资深技师的维修经验转化为数字化诊断能力,实现5秒内完成车辆检测并自动生成报告,检测准确率超过90%,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些实践成果充分印证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垂直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理念。研究院通过将AI技术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社会价值,展现出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展望未来发展,服务现代化新征程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研究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重点在三个方向持续发力:强化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研发,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根基;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促进数据要素规范流通。(文 徐文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