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粤打造具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8-12-14 09:18:01 来源:南方网 编辑:董健雄 责编:

  粤打造具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由“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构成的湾区新环线,将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强劲引擎。图为广珠城轨列车在中山驶过。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实现了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省份向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财政收入连续27年居全国第一。

  辉煌的建设成就映射着我国改革开放熠熠生辉。40年来,从深圳特区初创时追求效率、开拓进取的先行先试,到珠三角逐渐成为我国开放、创新、经济转型升级最集中的地方,粤东、粤西、粤北实现绿色跨越式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南粤大地上书写着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决心。

    产业转变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和高级化程度在提高

  今年2月,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近藤大介撰文介绍了他随团考察深圳的印象:很多日本人认为东京的秋叶原是世界第一电器街,但华强北的规模是秋叶原的30倍;秋叶原主推“20世纪产品”,华强北则转售“21世纪产品”;秋叶原顾客主要是普通游客,华强北则是来自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采购商。

  华强北从借鉴秋叶原起步。深圳特区成立后,华强北建立起包括赛格、华强等在内的多个专业电子市场,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集散地,将来自全世界的电子元器件销往全国各地。

  从进口海外电子元器件,到引进“廉价生产要素”成为“世界工厂”,再到如今发力自主创新成为“硬件硅谷”,以不同的形式为全球技术和产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圳华强北30余年来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发展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初期,靠承接香港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深圳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格局。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带动珠三角产业扩张,珠三角产业深度融合,进入产业协同发展新阶段,构建起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

  曾经生产鞋袜的珠三角企业正在转向自主研发锻造“大国重器”,制造业由轻到重,技术向高端跃升,制造业产品供给的深层变革正在这里上演。

  空中,中国自主研制、全球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海上,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上,启动柴油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佛山中南机械有限公司。

  向高端转型的珠三角制造让人刮目相看。过去一年,广东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万台,保有量约占全国1/5。

  制造业供给变革的背后,工业新动能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0%,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的比重为56.0%。智能电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6.1%、116.6%、10.2%、35.7%。

  “广东制造业的飞跃意味着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提升,企业家精神和现代工匠精神在生长,整个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高级化程度在提高。”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说。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一批细分领域的高精尖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果加快涌现。

  “这些企业共同的成功之道在于破除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枷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统计显示,今年1到9月份,广东全省专利的申请量60.3万件、同比增长34%;专利授权量为35.5万件,同比增长52%。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均居全国首位。

  如今,广东智造新形象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珠三角企业依靠走“世界科技+广东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在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与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电机成立合资公司——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最新一代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莫卓亚说:“这将帮助长盈精密攻克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英国,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核电企业中广核正在推进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的落地。中广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将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窗口,从“借船”和“拼船”,到真正实现自主核电技术“造船出海”。

  广东企业瞄准全球一流创新资源,通过品牌合作、技术协同、股权并购等方式,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实现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

  昔日“世界工厂”迈向“硬件硅谷”“创新之城”“开放之都”,广东正在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发展

    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通欠发达地区振兴动脉

  要致富,先修路。广袤的南粤大地上,一条条蜿蜒的高速公路连通东西南北。2015年底,广东实现“县县通高速”,全省67个县(市)30分钟内均可驶上高速公路。由此,广东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以T字形主要通道为骨架、以各条网络状重要通道为支撑,向东西北方向延伸的高速公路网络,同时实现与陆路相邻省份均有3条以上高速公路连通,泛珠“一日交通圈”已具雏形。

  多年来,受制于交通不畅,粤东、粤西和粤北与珠三角地区发展逐渐形成较大差距,位于粤东的特困县揭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揭西地处山区,位于揭阳市最西部,距离珠三角最近。然而,在实现“县县通高速”前,从揭西到广州反而需向东走。交通的闭塞严重制约了当地脱贫——揭西不仅面临着招商引资的压力,还要面对本地人力、人才流失难题。

  2015年底,随着揭博高速和潮惠一期两条高速在大溪镇“牵手”,揭西实现了高速公路从“零的突破”到“梅开二度”的两级跳,揭西群众无不拍手称赞:到广州以往要4.5个小时,如今只要3小时!曾被称为“交通孤岛”的揭西县,其区位劣势由此得到根本性转变,从偏居一隅到纳入“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成为粤东地区距离珠三角最近的“桥头堡”,不仅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对促进揭西乃至揭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一个重大利好。

  高速开通,让揭西走上了高速路,进入了快车道,实实在在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

  揭博高速在揭西境内的路段长23.75公里,设有大溪和河婆两个高速口。“高速改善了我们以往闭塞的环境。这两年,揭西的在外乡贤纷纷加大了对家乡投资、建设和捐赠的力度。我们也更容易邀请乡贤回到揭西考察、开座谈会,为家乡发展出谋献策。”河婆街道副主任曾霞高兴地说,交通方便了,经济发展了,年轻人觉得揭西的生活压力比珠三角小,也愿意回家乡发展,人口外流情况也好转起来。凭借揭博高速带来的物流优势,揭西很多年轻人开起了网店,搞起了电子商务。

  揭西自然环境优美,拥有如黄满磜瀑布群、樱山花谷等许多生态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是揭西的重要经济支柱。揭博高速开通的第二年,揭西全县旅游接待954.3万人次,比增18.8%,旅游收入52.3亿元,比增24%。揭西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林楠说:“发展旅游是揭西的立县之路,强县之策。揭博高速开通后,来揭西的游客年年增长,省内游客主要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粤西地区同样享受了高速公路带来的机遇。

  “云湛高速全线开通,湛江往返珠三角路程更短,节省时间更多,再也不用担心堵在路上了。”广东科龙电器负责人张庆飞告诉记者,云湛高速大大提升了粤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能力。近期,他计划把公司整个团队搬回到湛江奋勇高新区。

  一直以来,湛江、茂名两市通往珠三角就只有“华山一条路”——沈海高速,每逢节假日高速路上拥堵不堪。受制于交通不便,早在2013年就在奋勇高新区成立高新技术企业的张庆飞一直下不了决心将团队全部迁回湛江。

  张庆飞告诉记者,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要开车回广州,以前只有一条高速通往珠三角,一旦遇到节假日等交通高峰期,堵车成了家常便饭,最长的时候曾被堵了12个小时。今年“十一”期间,张庆飞开车回珠三角,因为云湛高速开通分流了不少车辆,没有被堵在路上。

  如今云湛高速全线贯通后,大幅缓解了沈海高速国庆期间的通行压力。在避开堵车耗时的情况下,粤西人节假日返乡有望节省1.5至2个小时。

  今年国庆期间,湛江市累计接待游客46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6%和20.09%。湛江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云湛高速和江湛铁路的开通,珠三角游客来湛更加方便,湛江旅游业有望迎来新的春天。

  “路通财通,云湛高速化廉支线开通让廉江交通出行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湛江廉江市经信部门负责人说,云湛高速支线在廉江工业园区附近设有出口,从工业园区出来的货车上高速需要40分钟,如今仅需10分钟,大大降低了当地企业人流、物流成本。廉江已经作了相应布局,借助高速公路开通的东风,助推小家电产业发展。同时,云湛高速与沈海高速互通,与湛江国际机场高速也互通。随着云湛高速全线贯通,湛江国际机场也在加快建设,粤西交通血管日渐丰富。

  一核一带一区

    各城从互邻走向互通共享湾区发展红利

  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仅用35分钟就到达广州南沙庆盛站,这是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教授们近来通勤的最大变化。自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运营以来,广州、深圳、香港三个世界级城市通过高铁连在了一起。

  “以前从香港尖沙咀坐船到南沙至少需要2小时,现在坐高铁只需要35分钟。”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总监高民带领团队创立了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粤港澳的交通互联,他们团队提供基于微信的室内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选择了在华南高铁枢纽的广州南站落地应用。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三地连成一体。“期盼这一天太久了!”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满脸兴奋。作为广东第一家由香港、澳门、内地建设专业人士联营的设计顾问机构,华众联创上月落户珠海。在闫澍看来,港珠澳大桥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支点”。

  随着全球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互联互通决定着区域的发展未来。如今,广东正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而由“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构成的湾区新环线,将成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强劲引擎。

  大湾区重点城市从互邻走向互通——广深港高铁长途可直达汕头等14个城市,依靠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快速连接湛江;沿着这一环线,沿途超过15个站点,连接起港澳两大特别行政区,串联起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将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纳入其中。

  在省政府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一核”要同“一带”“一区”实现有机地联动,“一带”“一区”作为“一核”的重要发展腹地,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必不可少。

  省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上半年广东各地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简析报告显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已经凸显。在主引擎牵引下,珠三角正朝着深度一体化走得更远。省发改委印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提到:广东计划在未来6年新建成19条(段)高铁/城际,总投资4807.42亿元。其中,2019年建成穗莞深城际两部分,珠三角9市一“轨”网尽,以广州为中心,1小时内9市可互相通达。

  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将形成以口岸为节点,由轨道、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跨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