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一期圆满结束。本届广交会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6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贸易盛会,广交会不仅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更以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为核心亮点,向世界传递中国外贸向“新”而行的强劲信号。
4月19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展结束
展会规模创新高,全球客商云集
第137届广交会延续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办展模式,展览总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1万家。
展会开幕首日,52万平方米的第一期展区人潮涌动,来自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采购商穿梭于展台之间,洽谈声此起彼伏。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客商增长显著,其中沙特采购商数量同比提升18%。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广交会进口展区同样亮点纷呈,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736家国际企业参展,展位数约1600个,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提供了平台。
智能制造引领创新风潮,全球协同研发成亮点
在“先进制造”主题下,首期展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前沿技术成果。首次设立的服务机器人专区成为全场焦点:机器狗灵活翻越障碍、工业外骨骼装备助力搬运、智能配送机器人自主巡航……来自苏州穿山甲机器人公司的展台首日即斩获20多个订单,金额近百万美元。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产品已进入75个国家和地区,广交会是链接全球生态的关键节点。”
全球协同创新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特色。海尔展出的X11洗衣机由中国、澳大利亚、欧洲、美国四地研发中心联合打造,该产品通过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实现节能效率提升30%。“我们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163个制造基地和10个研发中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海尔副总裁张庆福表示。数据显示,首期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型企业超5100家,“新三样”、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达3700家,展品技术含量显著提升。
首期展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前沿技术成果
线上线下融合升级,贸易对接效率倍增
本届广交会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升级后的广交会APP推出采购商与供应商双版本,下载量突破14.8万。通过重构“贸易配对”系统,平台可根据采购需求精准推送供应商,匹配效率提升40%。来自澳大利亚的机械配件采购商詹姆斯表示:“通过APP预约洽谈,一天内就找到了3家符合技术标准的中国供应商。”
线下展区则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互动体验。在智慧物流展区,采购商可佩戴AR眼镜模拟工厂生产线布局;新能源展区通过实时数据大屏展示光伏电站全球运行状态。线上线下联动不仅扩大了展会辐射范围,更推动供采对接从“面对面”向“屏对屏”延伸。
中国外贸韧性强劲,开放合作凝聚全球信心
尽管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广交会首期仍交出了亮眼答卷:截至4月19日,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近15万,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装备制造业展区成交额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业自动化设备等品类表现突出。沙特阿里法伊贸易公司总经理奥萨马·阿里法伊坦言:“半年前在广交会签约的婴儿用品项目已进入量产,这次我们计划追加500万美元智能家居订单。”
数据印证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增长7.6%,占外贸总值过半;自主品牌出口额同比提升10.2%,占比升至22.8%。卡特彼勒全球品牌商OFC负责人克里斯·阿尔坦表示:“广交会帮助我们开拓了非洲新能源市场,中国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无可替代。”
中外客商在第137届广交会展馆边走边拍照留念
随着4月23日第二期“品质家居”主题展即将开幕,更多体现中国消费升级趋势的智能家居、绿色建材、健康产品将登台亮相。进口展区还将迎来德国精密仪器、意大利设计家具等国际精品。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风向标”,第137届广交会用硬核科技、高效对接、全球协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制造的创新活力和外贸韧性。当服务机器人在展馆内自由穿行,当跨国研发成果在洽谈中落地,这场跨越68年的“东方之约”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开放答卷。(文 傅岩 车园元 图 广交会新闻中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