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东       |        大湾区        |         眼界       |        文旅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25招生新亮点:人工智能等三专业首秀 聚焦大湾区赋能多元化发展
2025-07-06 14:53:5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傅细明 责编:王悦阳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正式公布了2025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此次招生计划紧跟时代脉搏与社会需求,亮点纷呈,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新增设的休闲体育、应用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三个本科专业。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25招生新亮点: 人工智能等三专业首秀 聚焦大湾区赋能多元化发展_fororder_图片1

招生推介活动现场

  专业布局升级:瞄准新需求、培养新人才,华珠此次新增专业充分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敏锐洞察;

  休闲体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休闲运动项目指导、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健康与休闲产业需求。

  应用心理学专业: 聚焦心理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为学生打造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体系,回应社会对心理服务的迫切需求。

  人工智能专业: 顺应科技浪潮,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具备跨界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化转型中的各行各业输送生力军。

  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校区优越 发展机遇广阔

  华珠拥有广州(从化) 和 肇庆(四会) 两个校区,坐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善的生活设施。广州校区的现代气息与肇庆校区的宁静氛围形成互补,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生活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华珠学子搭建了广阔的就业与发展平台,助力学生紧跟区域发展脉搏,把握时代机遇。

  学科基础厚实:多元发展 成果丰硕

  学校学科布局完善,共设大湾区影视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覆盖文、理、工、管、艺等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以建设一流学科和专业为引领,持续强化内涵建设,成效显著:拥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产品设计”;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环境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了多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与了广东民办院校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并建立了多家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高层次的实践与科研平台。

  师资力量雄厚:教研并重 支撑有力

  华珠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81人,其中二级教授8人,三级教授21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者185人。教师团队教研成果丰硕,在学术论文发表、艺术作品创作、专著出版和专利发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累计获得国家、省级教科研项目600多项。

  助力学生成长:创新创业与竞赛平台多元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

  学生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209个,学校投入支持经费达290万元;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众多实习实训基地,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国际化办学成熟:构建全球育人体系

  华珠积极构建全球化育人体系,与海外知名高校携手打造 “卓越(国际)英才培养计划”:

  海外院校库覆盖全球十多个国家上百所知名高校。学生在本校完成本科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可无缝衔接升入海外合作院校攻读硕士学位,实现“国内本科 + 国外硕士”的优质升学路径。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有众多毕业生成功获得世界知名学府的录取,积累了扎实的国际化办学经验。

  生活设施完善:便利舒适 活力洋溢

  华珠两个校区生活配套齐全,共设四个食堂,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选择;校内拥有瑞幸咖啡、库迪咖啡、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门店,商业街、小吃街、购物超市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所需。校园体育氛围浓厚,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多种运动健身场所,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25招生新亮点: 人工智能等三专业首秀 聚焦大湾区赋能多元化发展_fororder_图片2

珠江学院图书馆鸟瞰图

  华珠2025年招生计划的发布,彰显了学校在专业建设、区域融合、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与提升。学校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为广大学子铺设通往成功的桥梁,热忱欢迎优秀学子的加入。(文/图 华农珠江学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