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黄埔区实有经营主体首次突破30万户,增量的背后,是质量的提升。黄埔区精心营造产业版营商环境,在支持创新创业、商事制度改革、涉企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培育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人才友好型的产业生态,为经营主体锻造成长加速器,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位于广州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摄影 李剑锋
2020年一个雨天,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杨小牛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踩在黄埔一片荒地上。眼前散落着几个鱼塘的泥泞土地,被介绍为未来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选址。
就在考察团返回长春的第二天,杨小牛在会议中收到一组照片,那片荒地已开始土地平整。这个效率让整个团队震撼不已,当即决定将这个国家重点项目落户黄埔。
五年后,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矗立在这片曾经的荒地上,实现41项核心技术突破,填补了我国专业航空轮胎综合性能评价验证设施的空白。而黄埔材料院依托该中心,已集聚424名科研人才,成为大湾区重要的技术成果转化枢纽。
战略筑基:大平台集群的“黄埔坐标”
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构建了独特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这一体系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引领,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中心、慧眼大设施工程为核心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摄影 贾自豪
这些“国字号”平台正在突破关键领域的技术壁垒。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由钟南山院士、徐涛院士领衔,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全国唯一的12英寸光电子集成中试平台在黄埔落地,破解芯片工艺验证难题。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直坚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支持科技创新研发、助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俊介绍说,在全区的政策体系中,对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及以上的科技型企业,重点支持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并按研究开发费用分档给予最高1%的扶持,每个企业最高扶持1500万元。
目前,该区聚集各类科研机构1429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高企超1400家,上市高企达到58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6.81%,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跃升至全国前五,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经开区前列。
企业崛起:创新主体的“黄埔矩阵”
在黄埔的创新版图上,企业正从“参与者”变为“主导者”。7月3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PCI未来社区启动了首期“优化营商环境 · 政务服务直通车园区行”活动暨“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10余家黄埔科技企业现场“大比武”,各类机器人相关产品大显身手。
知识城已从阡陌农田蜕变为创新极点、生态示范区与开放高地 摄影 李剑锋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更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创新生态的核心节点。在这场“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重磅推出支持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形成了4大政策近40条措施,以政策创新激活产业动能。
黄埔搭建平台、优化政策,核心目的就是激发企业这个“主角”的创新活力,让它们在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感受到这片土壤的肥沃与支撑。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俊表示,“我们会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生命周期分类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领军人才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区内218家领军人才企业中,11家成功上市,92家成为规上企业,5家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2022年这些企业营收总额超195亿元,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产业集群效应在各领域显现。生物医药领域,2017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主体数仅1000家,如今已增长至4800家,增长了3.8倍;其中,培育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28家、专精特新企业382家,上市企业达到20家,占全市的74%。2018年至今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达12款,占全市92%、全省50%。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219家,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汇聚南网人工智能、联通产互、视源电子、佳都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单项冠军企业;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超150家,产业规模近300亿元,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政策赋能:支持体系的“黄埔力度”
2025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落实建设国家统一大市场部署,聚焦构建该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任务,继“金镶玉”政策体系、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之后,推出了第三代政策体系——“1+15+5”政策体系。
其中,“1”指该区于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新质生产力30条”)作为统领性政策;“15”指十五项重点发展的产业政策,按照“1个主导产业1个政策”原则,陆续推出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人工智能、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扶持政策,加速推动“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5”指五项要素保障政策,从人才引育、创新支持、金融赋能、品质提升、应用示范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全流程的发展保障。
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黄埔将发放“算力券”“模型券”“场景券”“数据券”,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准备了“三”千万的红包:每年最高可享受1000万元成长支持,1000万元算力券、1000万元场景券,更有100万元模型券直达AI企业。
“算力券可为公司节省15%的算力成本”,广东数业智能副总经理欧红君在现场算了一笔账。而江苏问石科技负责人于政直言,“算力正是我们最急需的!”
成果转化:生态链路的“黄埔方案”
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难题,黄埔区首创“一岛多园”协同模式。2025年7月,广州莱迪生命健康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成为首批“广州国际生物岛试点园区”,标志着“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链条体系正式成型。
中试环节是黄埔布局的重中之重。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城建设专业中试基地,提供临床样品制备、工艺优化服务;在集成电路领域,建成国内首条6英寸SAW滤波器芯片中试平台,解决5G射频前端技术难题;在农业装备领域,华南农大黄埔研究院建立大田作物装备测试基地。
“揭榜挂帅”机制则打通了产学研协同通道。对攻克技术难题的项目,按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广纳院的5G滤波器项目正是通过这一机制,实现射频芯片技术突破。
环境润泽:营商服务的“黄埔温度”
2025年7月的“优化营商环境 · 政务服务直通车园区行”活动暨“人工智能+机器人”系列产业政策新闻发布会上,13个政府部门现场设点。广州艾目易科技董事长杨荣骞提出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当场获得精准回应。“这里的职能部门都是主动上门服务。”这位华南理工教授出身的创业者感慨表示。
艾目易2020年底迁入黄埔后,实现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产品远销全球100余国。类似的故事在洁特生物等企业身上同样上演。其董事长袁建华坦言:“若非在广州开发区,洁特生物很可能活不下来。”
黄埔区已累计推出超700项营商环境改革,率先推出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模式。2024年,该区更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出25条增值服务措施。
“企业的诉求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服务理念自然也应该转变。”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李永伟表示,“从‘一对多’找部门变为‘多对一’服务找人。”
广州海丝城 摄影 邓志伸
五年研发投入翻番,强度突破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高企数量稳居广州第一;“一岛多园”模式打破空间壁垒。在PCI未来社区的发布会现场,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俊呼吁企业用足“算力券”“场景券”等政策工具,推动技术价值向产业价值高效转化。
广州市社科院专家易卫华这样评价黄埔实践,“当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实现‘五链共聚’,高校、实验室、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研发联盟形成‘五源并进’,一片土地的创新生态便拥有了生命。”
随着生物岛研发成果加速流向科学城中试平台、知识城生产线,广州东部这片创新高地正见证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生态范式。(文 傅岩 刘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