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中国足协、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指导,《足球》报、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2025“百年名校杯”足球赛将在广州南沙拉开帷幕。16支来自全国16个城市的百年名校球队、近400名教练队员齐聚广州南沙。
2022年国务院颁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将南沙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要积极举办大型文体赛事等对外交流活动。在此背景下,南沙举办了南沙区男子足球甲级联赛、南沙龙舟大赛等本土品牌赛事,粤港澳大湾区帆船赛、网球赛等粤港澳系列赛以及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ATP广州南沙国际网球挑战赛、ITF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国际性赛事。
今年7月14日到7月21日,随着2025“百年名校杯”足球赛落户南沙,恰恰契合《南沙方案》中关于文体赛事举办的总体要求。
2024南沙男子足球联赛
足球与青春对“南沙方案”的生动回应
《南沙方案》提到,要“积极承办国际重要论坛、大型文体赛事等对外交流活动”。可以说, 南沙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体育赛事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也为这座年轻的城赢得了国际声誉。
在群众足球层面,每年举办的南沙区男子足球联赛,“我的联赛 我的NAN甲”已深入南沙万众心田。在竞技足球层面,南沙区足球协会今年将首次组建广州湾区青年队参加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同时计划引进专业球队落地南沙。从群众足球到竞技足球,南沙有雄心迈上更高的舞台,随着足球人才的不断涌现和优秀球队的到来,未来这里完全可能会涌现冲击中乙、中甲甚至中超的队伍。
南沙区积极举办各类青少年足球赛事,如“体彩杯”青少年邀请赛等。这些赛事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对足球的兴趣和热情。在比赛现场,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拼搏,眼神中充满对足球的热爱。家长们也积极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形成了良好的足球青训氛围。
足球在南沙早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社区的小型足球场上,还是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上,足球的身影随处可见,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为足球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年轻的城欢迎全国16支百年名校球队
“百年名校杯”足球赛,是《足球》报在2024年主办并打造的校园足球赛事,目的是调动国内最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推动校园足球发展,为中国足球振兴贡献力量。首届赛事于2024年7月16日至21日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受到了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国足协的认可和好评,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广州市是中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尤其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南沙区在促进体教融合、校园足球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足球》报作为广州本土的全国性专业足球媒体,2025年希望将第二届“百年名校杯”高中组赛事落地广州,在与南沙区沟通中,双方的理念高度契合。
据了解,7月14日至21日,将有16支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年名校高中足球代表队,近400名足球小将齐聚南沙,他们将在广州市优联学校足球场、南沙横沥市民公园足球场展开为期一周、48场比赛的精彩较量。
2025“百年名校杯”足球赛高中组共邀请了来自全国的16所名校参加。其中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坐镇本土,迎接各位高手的过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港澳生联队由四名中国澳门籍学生、四名中国香港籍学生和在横琴内地学生组成,参加本次赛事。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合肥一中、昆明市第一中学是连续两年参加“百年名校杯”足球赛。
广州市中小学足球联赛
球星引领,培养更多“小林良铭”
《南沙方案》让南沙区的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足球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南沙区同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为足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南沙区下足了功夫,成立区楚良足球工作室,聘任区楚良作为青少年业余体校名誉校长和校园足球顾问。
现效力北京国安队的前锋——国脚林良铭被聘为“南沙区青少年足球推广大使”,其榜样力量激励着南沙更多青少年投身足球当中。当得知2025“百年名校杯”足球赛即将在南沙区拉开帷幕的时候,林良铭为参赛的队员们录制鼓励视频。林良铭分享自己的足球经历和经验,鼓励孩子们热爱足球、刻苦训练。未来南沙将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小林良铭”。
此次百年名校杯在南沙举办,不仅有利于南沙校园足球发展,也有助于南沙通过百年名校杯的赛事窗口向国内外展示年轻的城的完美形象,更是在以足球和体育为桥梁让更多“未来的年轻人”提前走近南沙、就业创业选择南沙,助力南沙吸引年轻人建设年轻的城。(文/图 南沙区委宣传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