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让大数据“上岗” 让税管员“转岗”

2018-02-28 11:23:07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赵滢溪 责编:陈梦楠

  南方日报讯 (记者/谭冰梅 曲广宁 胡智勇)大数据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正在发生“化学反应”。27日,记者在深圳市地税办税窗口发现,企业来这里办理业务时,其他地方常见的税管员不见了,涉税业务只需在窗口提交便可进入后台流转处理。从2017年开始,深圳地税依托大数据,在全国率先实现税收征管从“管户”到“管事”的模式改革,税收事项流程大幅简化,税管员的职能被大数据背后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取代,纳税人办事更方便了,而且有效降低了“管户”带来的寻租空间。

  深圳是我国商事主体总量、增幅以及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2017年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超过55万户,平均每天新增超过1500户。为缓解基层税务部门“人少户多”的矛盾,深圳地税局把原来的“管户”职责梳理为130个税收事项,通过再造流程,最大限度进行数据化改造,实现因事设岗、因岗配人,调整机构、编制、人员,建立与事项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架构。

  “过去申请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等业务要找税管员办理,并等上3—9天,现在办税大厅的全职能窗口即来即办,即时办结。”中兴通讯财务人员张晓颖说,税管员不见了,但办税更方便了。目前,深圳地税网上办税占业务总量比例超过90%,网上开具税收证明占比96.8%,企业自主申报率接近100%。

  “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路。”深圳市地税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罗介平说,深圳地税利用“相当于4.2个北京图书馆藏书”的大数据助力税收征管,深圳全市纳税人的变化、各产业各纳税人分布等数据都实时统计监测。税收征管工作也从“盯税户”变成了“盯数据”:通过229个风险指标对纳税人“扫描体检”,再对风险疑点任务进行排查,实现年均排查风险疑点18万户次。“无风险不打扰、有风险就排查”的新型税企关系在深圳形成。

  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为深圳纳税人带来了优于其他地区的改革红利。2017年,深圳地税减免税规模达508.6亿元,增长30.4%,但收入规模依然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连年位居全国地税部门第一的同时,深圳高新产业贡献税收却增长10%。

  “深圳地税改革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电子税务管理,是大数据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上的突破,改革模式可推广、可复制,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经验,其意义已超越了税务改革本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评价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