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湾区行_fororder_湾区行_副本

科技战“疫”背后的广东产业链力量

2020-03-27 08:39:07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科技战“疫”背后的广东产业链力量 超五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新动能

科技战“疫”背后的广东产业链力量

位于佛山的罗格收费站,无人机“上岗”助力防疫安全提醒。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65岁的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逆行”武汉,仅用5天便与当地合作建起新型冠状病毒应急检测的“火眼”实验室。“海外一些国家也找到我们,这一实验室模式有望‘走出去’。”

  时隔多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再次扎到生产一线,紧盯口罩生产线上马、开工。仅用7天,比亚迪完成口罩机生产设备研发制造,目前日产口罩500万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量产口罩工厂。

  经济总量迈过10万亿关口的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5万家,2019年专利授权总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创新驱动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动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在这场科技战“疫”的攻坚面前,粤企军团加速奔跑,闯关夺隘,为战胜疫情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科技战“疫”背后的广东产业链力量

华大基因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加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创新速度

  万亿集群的“快进键”

  3天,这是华为完成火神山医院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的速度。

  3小时,这是华大基因核酸检测的最快速度。

  1000片,这是全世界最高速的口罩生产线每分钟的产量。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改造这条生产线,只用了7天。

  2秒钟,这是“腾讯觅影”完成新冠肺炎患者CT检查AI判定的速度。该项人工智能医疗新技术不足1分钟即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而按照一次胸部CT产生300张影像计算,医生肉眼阅片需耗时5—15分钟。

  疫情来势汹汹,粤企的创新速度在战“疫”中按下“快进键”。

  格力电器斥资2000万元成立医疗科技公司,转产口罩、测温枪、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我们发挥智能制造优势,只用10天时间就设计出66套模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说。

  面对疫情,“家底”厚实的广东智造更显韧性。这里生产全世界近一半的智能手机、1/3的液晶电视、三成的空调,华为、广汽、美的、格力、比亚迪等一大批世界级制造企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绿色石化等多个产值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大批创新巨头“火线”加入战“疫”之时,一批“隐形冠军”、中小创新企业也不断提速,主动担当。

  生产线马力全开,员工熟练操作,防护服压条机加快装运……江门市盈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一片忙碌。这家行业“隐形冠军”自大年初三复工以来,累计生产交付600多台压条机。

  疫情防控期间,防护服生产紧缺机器。公司董事长梁坤焕“豁了出去”——把自主研发的热风缝口密封机设备生产技术捐给国家。5家央企获得这项技术,防护服产能大幅提升。

科技战“疫”背后的广东产业链力量

江门一企业车间内,防护服压条机快速运转,工人在有序作业。李凤祥 摄

  创新生态

  “生态雨林”的协奏曲

  在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园区里,广州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香等待着最新的实验结果。这将决定着一款战“疫”新产品的研发。

  1月29日(大年初五),王晓香与园区里的“邻居”——广州艾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现涛通电话。两人碰撞出了新火花——合作研发生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性封闭蛋白鼻喷雾剂。

  “我们提供技术研发,艾格生物负责生产,技术测试一过审,生产线立马开工。”王晓香说。

  疫情倒逼之下,不少广东企业选择团队协作、强强联手,快速打通产业上下游,奏响战“疫”创新协奏曲。

  改革开放以来就在市场大海里游泳的广东,创新始终与市场紧紧相拥,厚植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圈。疫情之下,这片“创新雨林”不仅没有停止生长,反而激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3天完成研发,5天量产,单机日产口罩超15万片——普理司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林小博看着眼前的全国首款柔性AI视觉口罩机,仍然被背后的创新合力所震撼。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人工智能企业,主打产品是机器人视觉检测设备。强大的创新“朋友圈”,催化了口罩机的诞生。为支援口罩机研发,各家企业一呼百应、互相支持。“凌晨4点多还有企业给我送来零配件。”林小博说。

  在广州高新区,60余家科研单位争分夺秒。蓝月亮全力启动消杀产品生产,洁特生物紧急恢复口罩生产,普理司等企业研发“广州造”口罩生产线……创新企业携手,全方位构筑起“防、检、治”一体化疫情防控体系。

  疫情倒逼之下,强大的制造业与创新的力量快速融合,迸发出战“疫”新动能。

  位于佛山的广东一方制药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制造中心,药材自动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工作人员紧盯着各道工序的生产情况……“肺炎1号方”中药配方颗粒正在这里生产。

  在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梅看来,“肺炎1号方”快速通过审批,得益于企业多年来的创新积累,构建起多种中药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使得产品特性的分析检测更精确。

  创新赋能

  复工复产的“新赛道”

  在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快速运转。公司总裁助理谢小华告诉记者,企业3—4月订单不降反升,同比增长11.9%。

  疫情突如其来,企业供应链数字化布局显露威力。占据全球小家电10%市场份额的新宝电器自主开发“产业链中央监控体系”,上下游产业链的147个系统、1400多家供应商全部纳入,科学有序复工更有底气。

  在广东,一批像新宝电器这样的企业以此次疫情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战“疫”复工“两手抓”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增长点,实现“疫”外崛起。

  拓展新场景,人工智能为复工复产筑起防护墙——

  在广州白云机场,高新兴的5G警用巡逻机器人一次性可测量10个人的体温;在深圳鹤洲检查站,优必选5G机器人在高速检查站“上岗”,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在各大医院和酒店,普渡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提供免接触配送服务……

  打开新空间,“云端”上的协作生产不断深化——

  从2月10日开始,腾讯近6万名员工全部在“云端”复工。

  面对全国企业网上办公的海量需求,“云端”扩容保障成为关键。“我们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扛住了全国企业在线办公的流量压力。”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基础架构部黄志海说。

  解锁新技能,未来发展新通路向纵深延展——

  在工业园区、在街道社区,一架架无人机轮流作业,大疆创新、极飞科技正将无人机推广到防疫消杀领域。“预计防疫相关业务将为我们带来新一轮业绩增长。”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说。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广东企业打出精准“组合拳”,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企业赋能,成为复工复产开足马力的关键力量。

  疫情挑战不足惧。在复工复产全面打响之际,广东激发创新动力,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继续稳健前行。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彭琳 李凤祥)

相关新闻